在制药行业,把粉末、熔融液、水溶液等状态的物料经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的粒状物称为制粒,制粒作为粒子的加工过程,几乎与所有的固体制剂相关。制粒的目的主要有改善流动性,防止各成份离析,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上的粘附,调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改善生产中压力的均匀传递,便于服用,携带方便等。
近年来流化床制粒机由于可在同一设备内完成混合、制粒、干燥过程,简化了工艺,符合药品生产GMP要求,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其制成的颗粒虽然粒度均匀,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均较好,但颗粒密度小,强度低,与湿法制粒相比,制粒时间也较长,此外,操作时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较多,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肠溶盐酸半胱胺包膜颗粒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一、将盐酸半胱胺与囊材结合,制成混悬液;二、将上述混悬液加入5%液体50℃条件下混合,形成凝聚囊,再加入1~3倍体积的30~40℃的水,形成沉降囊,再加入37%甲醛溶液10℃条件下混合,形成固化囊;三、将固化囊水洗至无甲醛味,形成微囊;四、真空干燥后得到盐酸半胱胺包膜颗粒制剂。进口包衣材料对盐酸半胱胺进行包裹,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氧化,性状稳定,在胃内的溶出度小于2%,大剂量使用不会产生溃疡病;准确在肠道释放,完全溶解吸收,极大提高生物利用度。本品可以作为原料加入辅料制成低含量盐酸半胱胺包膜颗粒。
微囊包合技术制作的肠溶盐酸半胱胺剂型,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氧化,性状稳定。在胃内的溶出度小于2%,并且可以通过反刍动物瘤胃,避免了半胱胺对胃壁的刺激,克服了长期使用半胱胺引起溃疡等问题;本产品在肠道迅速释放,达到吸收效果,避免了许多不良反应,可大剂量长期使用,有效调节体内生长素水平,极大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且安全、无毒、无残留,使用方便。本品可以作为原料加入辅料制成低含量盐酸半胱胺包膜颗粒。
酸化剂在动物生产中具有一系列优势,但目前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普通酸化剂在动物体内被动物消化道吸收过快,大部分在胃中即被吸收,很少能够到达动物肠等后段消化道,不能充分地在后消化道内发挥抑菌和促生长作用;普通酸化剂与饲料中一些碱性活性物质发生反应,对其造成一定的破坏;普通酸化剂要想发挥其应有效果,通常需要在饲料中有较大的添加量,增加了饲料成本。
为了使酸化剂能够更好地在动物消化道内发挥酸化和抑菌作用,近年来人们对酸化剂的延缓释放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包被技术是在普通复合酸化剂的外表面通过适当的包衣工艺包裹上一层特定保护层,使酸化剂的有效成分在动物的消化道内能够随着衣膜的溶解缓慢地释放出来,并减少在饲料中与其它成分的反应。
流化床包被酸化剂常用的包被材料有脂肪、脂肪酸及其它常见包被辅料等,通常采用熔融包衣的技术,将这些固体物质熔化后以喷雾的方式喷到固体颗粒表面或进行预先混合后进行流化床喷雾制粒。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搪玻璃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的振动流化床干燥机于2025/5/8 17:07:41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changzhou.mf1288.com/bohong2019-2860973055.html